给你一把锤子,你能用来做什么?
作为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工具,锤子真是太常见了,平时无非用来敲敲打打。
锤子,其貌不扬,平时用来敲敲打打,更多时候则备受冷落,自己默默待在一个不起眼的角落蒙受灰尘,等到主人想用时拿出来敲打两下,没高兴几分钟就会再次回到灰尘的世界。
西蒙•伯格(Simon Berger),1976年降世,瑞士人。——不走寻常路,不做寻常人,此人坚定贯彻一个信念:“不破不立”,通过破坏来创造新事物。
图片来源:Aurum Gallery
而他用来进行“破坏”的工具,就是我们刚说到的主角:锤子。
西蒙•伯格当年是木匠出身,精通各种工具,可以说从小抱着锤子长大的,更夸张一点也可以说含着锤子出生的。
多年的木匠经历赋予了他绝佳的工匠技艺与审美视角,同时他也在尝试多种不合常规的方式进行艺术创作。2016年的时候,他手持锤子敲打玻璃,利用玻璃的裂痕创作了第一幅玻璃画作,完成后自己大呼满意。
“我立刻对这种可能性充满了热情,因为当时我一直在努力寻找一种新的表现形式,我喜欢通过破坏来创造美丽的事物。” 西蒙•伯格在接受采访时说道。
图片来源:Simon Berger Art
用玻璃裂痕来创作画作,听起来就是一个很疯狂的举动,因为众所周知玻璃裂痕的走向无法控制,属于随机和不确定因素。然而如果既要保证玻璃有裂痕,又要保证结构完整与可控,听起来就让人头疼,可能稍不小心就会给锤稀碎... ...
图片来源:Street Art Utopia
但办法总比困难多。西蒙•伯格花费了数年来改进和完善这种创作方法,通过多次实验后终于大功告成,熟练掌握了控制裂痕密度和走向的方法,做到了指哪打哪。
图片来源:Puppies and Flowers
首先西蒙•伯格没有选择普通玻璃,因为太薄太脆,一锤子下去就捣烂了;他也没有选择建筑玻璃,因为这种高强度玻璃过于坚固,给自己锤出脑震荡也砸不出几个坑。
聪明的西蒙•伯格最终选择了层压玻璃和汽车挡风玻璃,因为该质地的玻璃不仅可以承担多次敲击,而且还能够形成美丽的裂纹,且不易破碎。
找到了门路之后,西蒙•伯格的作品开始如雨后春笋般多了起来,创作的作品也越来越复杂,越来越精彩。
当你在户外用画笔沾着颜料创作油画时,当你在工作室用泥巴塑造雕像时,西蒙•伯格则在家里咔咔咔的闷头砸玻璃。
图片来源:simonberger
西蒙•伯杰的作品主要以人物肖像为主,这些近看看似纷乱复杂的裂缝,当我们拉开一定距离却又能从无序中找到一种和谐和美,西蒙将其称之为:“从抽象物化到具象感知”。
图片来源:Illustré
图片来源:DeviantArt
图片来源:DeviantArt
图片来源:Pinterest
图片来源:Pinterest
图片来源:SB22-100-4
每一幅玻璃作品的完成,都与他前期严格完备的准备工作密不可分。在进行创作之前,他首先要选择模特、拍摄照片并打印,然后将图片中需要自己重点勾勒的区域与其他区域分开,阴影部分以密集的裂缝所覆盖,而线条则是通过衔接裂缝的走向来续写。创作过程要小心翼翼,精密计算,一锤子搞不好就可能前功尽弃。 “一锤子买卖”说的就是他。
如今的西蒙•伯杰作品举办了多个展览,还成为了巴塞尔商店的商品展示窗,这些颇具个性的橱窗被来往的路人拍摄后,在网络上迅速获得了追捧和点赞。
这个故事真的励志,西蒙•伯杰先生仅仅使用一把常见的锤子,砸玻璃就咣咣砸出了名声和财富,这说明了什么?很多人为自己的不努力千方百计找各种借口,什么我没基础、我没技术、我没工具,人家西蒙•伯杰老兄呢?木匠出身、没有学过美术、没有画笔,但人家靠的就是坚持不懈努力实践,硬生生用一把普通的锤子在艺术圈砸出了一片天地。看到这里,你内心的那把小锤子是否也热血燃烧、蠢蠢欲动了呢?(作者:兰红超,图片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