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4日,全国政协十三届五次会议在京开幕,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文化艺术发展促进会主席、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杨晓阳就尽快建设中国艺术史博物馆建言。
杨晓阳表示,在发达国家,艺术史被广泛地从学前教育一直贯彻到终身教育,它是每一个公民的必修课,对艺术史的基础知识的广泛了解,使得社会整体对艺术创作、艺术创新的认识能够达到一定的高度。
在杨晓阳看来,在艺术创作领域“有高原、缺高峰”的现状,与我国缺乏广泛的艺术史教育不无关系。他表示,如果社会对艺术的基础知识不了解,对艺术发展的历史每一个阶段的特色和艺术发展的线索没有基本的认识,那么民众对当代艺术作品价值的判断将没有标准和依据,进而导致人们对文化消费的需求仅仅停留在较为初级的阶段,以至于人民的审美和市场缺乏对“高峰”的需求,导致“高峰”没有平台、没有市场。这对我国艺术发展从“高原”迈向“高峰”起到了一定的阻碍作用。
因此,杨晓阳建议:应该尽快建设具有自己文化传统的中国艺术史博物馆。只有建立了中国艺术史博物馆,让中华民族对自己的艺术发展历史能够做到全面的了解,才能连接世界艺术史、看到人类艺术发展的共同点。
“中国的高等专业艺术教育存在着只重学历、重理论研究,而不重视实践的问题。”杨晓阳说,美术学是研究美术的学科,但美术是美术创作本身是实践。因此,杨晓阳表示:正确认识艺术教育和艺术创作的特殊性,将实践的高峰与理论的高峰待遇等同对待,才能促进艺术发展从高原迈向高峰。